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68篇
  免费   7260篇
  国内免费   4135篇
耳鼻咽喉   343篇
儿科学   1518篇
妇产科学   774篇
基础医学   6615篇
口腔科学   779篇
临床医学   12051篇
内科学   8544篇
皮肤病学   492篇
神经病学   10736篇
特种医学   49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609篇
综合类   1468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492篇
眼科学   1121篇
药学   7359篇
  41篇
中国医学   3531篇
肿瘤学   192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1388篇
  2022年   1898篇
  2021年   3329篇
  2020年   3385篇
  2019年   2854篇
  2018年   2861篇
  2017年   3254篇
  2016年   3316篇
  2015年   3179篇
  2014年   5369篇
  2013年   6730篇
  2012年   5119篇
  2011年   5559篇
  2010年   4690篇
  2009年   4470篇
  2008年   4434篇
  2007年   4466篇
  2006年   4122篇
  2005年   3644篇
  2004年   2929篇
  2003年   2670篇
  2002年   2199篇
  2001年   1950篇
  2000年   1609篇
  1999年   1293篇
  1998年   1083篇
  1997年   961篇
  1996年   805篇
  1995年   801篇
  1994年   591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417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96篇
  1989年   264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97篇
  1986年   183篇
  1985年   231篇
  1984年   184篇
  1983年   125篇
  1982年   134篇
  1981年   131篇
  1980年   121篇
  1979年   6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34篇
  197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 (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 PGE1)对扩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小型猪背部扩张随意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Lipo PGE1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其背部形成8 cm×2 cm扩张皮瓣,通过不同时间远端扩张皮瓣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皮瓣微血管密度(MVD)、皮瓣存活率和皮温测定,观察Lipo PGE1对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MPO及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MV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Lipo PGE1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扩张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介绍逆行足内、外侧双岛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拇趾及踌、第2趾毁损且跖趾关节完好者,采用以足背动脉跖底深支为蒂,以内踩前或跗内侧血管、外踝前或跗外侧血管为分支的足内、外侧分叶皮瓣瓦合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经6~18个月随访,再造足拇趾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8mm,X线示髂骨与残端趾骨骨性愈合,髂骨未见吸收征象.拇趾跖趾关节背伸达40°,屈曲达30°。结论采用逆行足内、外侧分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在足部套状撕脱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膝内侧皮瓣游离移植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6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2cm×45cm,最小为8cm×30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血供良好,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能负重行走,按足部疾患治疗结果评分标准评定,平均70分。结论联合远端蒂的下肢内侧复合皮瓣血供良好,皮瓣切取面积大.可恢复感觉功能,适合修复足部皮肤套状撕脱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大鼠严重烧伤后肾脏损伤的影响,为干细胞应用于烧伤后的脏器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并分离培养孕大鼠UCMSCs并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2)、生理盐水组(n=12)、乌司他丁组(n=12)和UCMSCs组(n=12)。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立即活杀取材;其余3组制备20%TBSAIII度烧伤模型(98℃,12s),于伤后48h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g(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1.6×105U/kg(乌司他丁组)和UCMSCs106/k(uCMSCs组),于给药后7、14d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观察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并进行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的测定。结果:烧伤后7、14d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干细胞移植后的大鼠烧伤后肾脏组织充血、肿胀等病理学改变较乌司他丁组及生理盐水组有所减轻,随时间延长减轻更加明显;免疫组化观察显示UCMSCs组伤后7d和14d肾组织中Bcl-2的表达较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表明肾组织抗凋亡能力增强。大鼠烧伤后BUN和C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乌司他丁治疗组除14dBUN较生理盐水组升高外,其余时间BUN和Cr均明显下降。UCMSCs组伤后7和14d两肾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显示干细胞治疗对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UC—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重度烧伤后大鼠‘肾脏组织的损伤并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16侧甲醛固定和4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以钩骨钩中点为O,过O点作一条水平线及垂线,水平线与尺神经深支的交点为A点,与钩骨钩基底尺侧交点为B点,垂线与尺神经的交点为C点,分别测量OA、OB、OC、AB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996年4月~2009年6月5例单纯钩骨钩骨折合并尺神经深支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尺神经深支绕过钩骨钩的基底部进入掌深间隙,OA的长度为(4.96±0.11)mm、OB的长度(3.69±0.12)mm、OC的长度(10.55±1.07)mm、AB的长度为(1.27±0.15)mm;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单纯钩骨钩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但临床容易漏诊,早期正确诊治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8.
背景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属于阿米洛利敏感的上皮钠通道/退变素(epithelial Na+ channels/degenerin,ENaC/DEG)超家族中的一员,该通道广泛分布在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最新研究表明Ca2+敏感的ASIC1a的激活在酸中毒介导、谷氨酸受体非依赖的脑缺血性神经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综述ASICs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内容从ASICs的结构、分布、功能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趋向 ASICs可能为阐述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机制提供依据,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9.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预处理,包括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和药物预处理在正常心肌中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证实.目的 了解合并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病理条件下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内容 就近年来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老龄化及肥胖等)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简要作一综述.趋向 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心脏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 大量实验证据表明缺血后处理和药物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吸入性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实验证明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保护心肌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目的 通过对近年研究进展的总结对七氟烷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予以阐述.内容七氟烷后处理可以减少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线粒体损害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复杂且涉及多个方面,如阻断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KATP-channel,mKATP),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以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 ositol-3-kinase-serine/threonine,PI3K-Akt)信号通道等. 趋势 未来的研究除进一步探究七氟烷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同时应加强七氟烷后处理的临床应用,为实际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